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异常凶险。年11月10日,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帆,被抽调到市五院重症ICU从事入境病例的救治工作,完成任务后,就在隔离期满之时,石家庄发生了疫情,他又主动请战回到一线岗位,到今天已经整整76天没有回家了。
“特殊的团队,团结就是力量”
进隔离病房的心情如何?张帆被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他说:“其实刚开始也是忐忑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我有责任进入。我的专业对口,非常适合到隔离病区工作。”
76天的分别,妻子没有丝毫抱怨,而且主动申请进入隔离点做志愿者,以并肩作战的姿态表达了对丈夫的支持。
在隔离病房,让张帆感动的还有团结的力量。“其他科室都特别配合我们的工作,医院提出需要人、需要设备,都能马上到位,我们全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常常让人感动得眼睛潮润。”他说。
在救治过程中,为挽救每一个生命,国家级专家每天都会深入红区病房,走到病人床头,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进行查房会诊,提出救治思路,制订治疗方案,让更多的病人从中获益。
张帆所带领的团队共有医生26人,其中唐山医疗队16人,省四院医生2人,本院医生8人。组科以后,大家在工作上相互协作,生活上彼此关心,短短十余天,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张帆(左三)和战友们在一起
“治心,让医疗更有温度”
“病毒感染以后,病人往往会处于比较惊慌、无助的状态,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下,许多患者心理上非常脆弱。所以在隔离区,医务工作者不仅对病人进行专业救护,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开病人的心结。”张帆说。
在查房时,张帆发现70多岁的孙奶奶“不对劲儿”,她总是说腰痛,但查体却没有任何问题,对症治疗也没有效果,而且由于紧张焦虑,她经常蹲在地上,连续几个晚上难以入睡。
张帆仔细翻阅了病史病历和治疗医嘱,分析发现该患者症状更多是来自于心理因素。“这样的病情需要语言和关爱去治疗。”张帆在处理完日常工作后,专门抽出时间与患者拉家常,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安心接受治疗。
很快,孙奶奶的恐惧感消除了,心里踏实了,近日即将治愈出院。“感谢白衣天使们从身体到心理上给我的照顾。”孙奶奶表示。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王海霞
■供图/医院
■河青新闻网编辑纪晶晶刘军杨旭妍
频道主编耿硕
监制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