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BENGUSHI
心有所薯
——.01.30——
故事缘起TheOriginOfTheStory
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主题“软硬对对碰”中,为了探索硬邦邦的生番薯是如何变得软绵绵的,孩子们带了许多番薯到幼儿园。这些番薯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孩子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于是晨谈时,教师便与大家来聊一聊番薯的那些事儿。
“你们的番薯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奶奶种的,有的说是妈妈菜场买的,还有的说是别人家里拿的......
此时,汤汤得意地喊了起来:“我的番薯是昨天和爷爷一起挖的。”
于是老师顺势问道:“挖的?哪里挖的?”
汤汤认真地答道:“泥土里呀,要挖好久才能挖到,有个大番薯还被爷爷弄破了。”
显然,孩子有了亲身体验才更有发言权。然而此时,崽崽却悠悠的来了一句:“那为什么植物角的番薯没有藏在泥土里呢?”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汤汤。孩子们纷纷讨论了起来,因为这颗“没有长在泥土里的番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
于是,一场关于番薯的探索之旅,在孩子们的“问题”和老师的“密谋”下正式开启啦!
通过链接幼儿的前期经验,孩子们很快就梳理出生活中常见的番薯品种:白心番薯、红心番薯、紫薯。但也有许多疑惑和问题。
提问时间
通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提出了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Q1为什么植物角的番薯没藏在泥土里?
Q2番薯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
Q3我们想种番薯,可以吗?
在幼儿问题的基础上,老师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大致预设了三个目标。将“番薯”这个主题分成了:薯“秘”、薯“趣”、薯“味”和薯“友”四个板块。前面两个板块主要围绕幼儿的提问展开,而后面两个板块则主要为了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
Part1:薯“秘”
我园地处乡镇,在农事上,家长的资源是孩子们开启答疑解惑旅程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请家长“老师”们来帮忙。
孩子们根据调查问卷与教师一起分析小结调查问卷的内容,一点点梳理出以下两个结论:
1.番薯既可以种在泥土里,也可以种在水里。很多植物是可以土培也可以水培的。
2.孩子们普遍没有种植番薯和挖番薯的经验。
此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植物角的番薯没有种在泥土里,而长在泥土外面?这引起了孩子们的猜测......
然而讨论和猜测也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孩子们觉得也许试着种一种番薯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我们都没有种番薯的经验,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种哪里?(水培VS土培)
在“种哪里”这个问题上,孩子们分成了两大阵营。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和实地查看,孩子们决定水培土培一起来。
怎么种?(实践VS探讨)
“番薯怎么种呀?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不知道”
“我不会”,“我也不会”......
最后孩子们想,既然我们植物角有番薯,那别的班会不会也有呢?要不去逛逛“植物角们”吧!孩子们还咨询其他老师,认真当起了番薯种植“技术员”。
逛逛别人的植物角,会有大收获。
咨询别班的老师如何水培番薯。
琪琪老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发现,烂番薯不适合水培,而且水培时要注意水不能太满。孩子们边听边记录下来,以便回到班里跟其他小伙伴儿分享交流。
水培番薯的问题解决了,土培番薯怎么操作呢?孩子们觉得土培番薯就只要把它种到泥土里就行了,非常简单。
可是,故事总不会那么顺利,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呢?
在水培时,孩子们在把番薯放在哪里出现分歧,经过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水雷番薯在空调旁安了家。
此时,土培组的娃们也遇到了问题,出现了分歧。有小朋友认为要把番薯整个种到泥土里,有孩子认为,要露出一点番薯,那样好发芽。那么,怎么办呢?都试一试吧!
就这样番薯们在种植地(土培)和教室(水培和土培)安了家。
后续问题:我来照顾你
一波三折,番薯总算是种下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孩子们是又期待又疑惑。而此时,孩子们却忽视了种植番薯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此时适时引导幼儿发现了问题:怎么照顾这些番薯呢?
回顾前期经验,孩子们想起来之前种植大蒜和洋葱时每天记录大蒜洋葱发芽的方法,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为“空调植物角”的番薯们制作了简易的记录墙。
孩子们会时不时来这个特殊的植物角看看,给番薯换换水,晒晒太阳,并且通过画小圆点的方法来记录番薯发芽的时间。
然而,事情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经过将近1个月的观察记录,孩子们发现,水培番薯都有一点生根发芽了,但是嫩芽却变黑了。土培番薯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孩子们对此很疑惑也很失望。于是我们请来了童童奶奶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童童奶奶表扬了孩子们将水培番薯放在教室里的办法,因为番薯喜欢暖和的天气,而现在天气太冷,放在室内才能更保暖,水培番薯嫩芽变黑,其实是被冻去了,不过不影响它继续长大。但因为冬天实在太冷,所以水培番薯长得很慢。土培番薯因为我们没有给它保温,所以更难发芽。
奶奶的讲解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疑惑和好奇。尤其是对童童奶奶提到的消毒,剪番薯叶扦插等环节,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感兴趣和疑惑。于是,孩子们邀请童童奶奶来担任中一班番薯种植队的队长。在春天到来,大家又回到幼儿园的时候,一起带大家种番薯。
而关于我们植物角的那棵番薯,其实应该是长出了芽,才放在盆子上的,然后又生根发芽了。这种番薯就是给小朋友看看的,当然也可以叶子长得很长很多的时候就吃番薯梗和番薯叶,这两样东西也是美食哦!一般种在泥土里的番薯都是为了可以结出番薯,因为番薯也可以制作出许多不同的美食。番薯吃了润肠通气,对身体好。
HAPPY
薯“趣”薯“味”薯“友”
在薯“趣”、薯“味”和薯“友”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实践,一起收集归纳,动手制作,增加了许多对番薯新的认知。
薯“趣”
结合前期的调查问卷,孩子们基本了解决了硬番薯变软番薯的问题,同时还进行了“番薯变变变”和“番薯美食大集合”等活动。在好吃好玩中,幼儿的体验更加丰富,更加有层次性。
在整个探秘番薯的过程中,我们还未幼儿挑选了一些适宜的绘本,邀请绘本来助力。幼儿自主翻阅和教师集体教学相结合,通过绘本的引导,孩子们也渐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节约粮食。
薯“味”
通过番薯美食分享会,孩子们动手操作,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渐渐拥有了乐于分享的品质。
薯“友”
在寻找番薯朋友过程中,孩子们有的利用绘画的方式,有的则直接带来了实物。大家都各自分享自己带来的“藏在泥土里的宝贝”。孩子们的经验和认知再度得到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课程行进中,其实并没有按教师的预设开展,这应该就是课程故事的不确定性和它的魅力。在探究实践中,孩子们才是故事真正的“主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有推翻,有成立,有猜测,有质疑。所有瞬间都是最真切最动人的,也是孩子最难得的成长机会。而教师,将幼儿们的“故事”,在环境和主题墙上呈现留痕,也给孩子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正因如此,教师真正感受到支持幼儿,助推幼儿的乐趣与魅力。
当然,故事还有后续,我们的番薯种植队有了“队长”,期待在春暖花开时,孩子们扛起小锄头,真正的当一回番薯农。
“心有所薯”未完待续......
——THEEND——
“桐水蕴悠琴山涵雅”
武义县桐琴镇中心幼儿园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