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上率先突破,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目标,全市将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鼓励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并进一步强化高端人才引进。
石家庄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党代会报告中对此明确提出要求,“加速优化整合,以高新区为依托,规划建设新一代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园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新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体系为目标,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此,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优化布局,巩固生物工程技术与微生物药物、创新化学药物和现代中药核心领域优势地位,积极培育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含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和大健康产业,构建高端化、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培育壮大生物技术药,依托石药集团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手性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加快靶点大分子生物药临床研发,推动重组蛋白、紫杉醇白蛋白、生物单抗等制剂品种产业化,打造多个重磅大品种。
持续壮大新型化学药,加紧推进化学小分子药物、仿制药产品线布局,争取在颠覆性创新、突破性治疗药物、重大疾病里程碑式新靶点药物研究上取得突破。坚持创新药物研究、高端仿制药开发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协调推进,支持石家庄四药等企业开展多元产业链创新,围绕抗肿瘤、呼吸系统、消化及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抗感染等治疗领域开展化药研发,实现新品及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上市。
加快培育医疗器械制造业,依托河北省骨科生物材料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河北省骨科医疗植入物工程实验室,推进创伤、脊柱、人工关节等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开发以检测传染病、血液病、肿瘤为主的诊断试剂。大力发展免疫诊断试剂,特色化分子诊断试剂,重点推动基因检测中心及医药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
推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制造业”发展,面向诊断治疗,重点发展智能问诊系统、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系统等产品。面向大众健康,重点发展具有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家庭健康检测监测产品、智能家居养老产品。
在做强中医药产业方面不断发力,支持我市优秀医药企业。以岭药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项项工作不断推动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科研基地,建立起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技术体系建设,在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领域开展持续研究,以科技竞争实力持续丰富产品结构。
在招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方面,以岭引进了多位高端人才,侯云龙年加入以岭药业,在他加入后企业组建了心血管药物研究平台,既可以让他发挥所长,同时也为企业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德国留学归来的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心血管药物研究平台已筛选出多个苗头化合物,目前他正带领着团队向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着。
研究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了不断输送高端人才,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要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65名,两院“院士”9名、外籍院士10名,拥有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且具有市级以上称号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瑞峰介绍,高新区实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打造良好人才生态,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化人才绿卡政策,上半年办理绿卡总量张,居全市首位,累计发放人才绿卡房租补贴万元。强化人才安居服务,先后转化套地理位置较好、相对集中的保障房作为人才公寓,累计名人才绿卡持有者实现入住。以人才新政十条落实为例,年首次申报期内,辖区企业和各类人才申请项目42项,拟发放补贴约万元。
为实现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今后,我市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生物医药企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让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壮大,在新一代产业中率先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