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现百年前河北一集皮毛重镇镜像的辛集 [复制链接]

1#

王俊亮(年—年),汉族,河北辛集市人,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王俊亮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花鸟图,曾为河北省政协书画室画师、石家庄市美协理事,曾任辛集市文化馆美术部主任、河北冀中画院院长。

王俊亮历时三年,几易其稿,创作完成了被美术界称之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大型民俗风情图长卷《古镇风情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著名诗人旭宇先生挥毫:“王俊亮先生系河北省老一辈美术家,其以工笔淡彩画名垂燕赵,其以十载之构思、三年之创作,历尽辛苦完成了其家乡古镇辛集民俗民风之写实绘画,再现了冀中之历史风情,可谓是今日之清明上河图,余览之,兴奋不已,于是题数语于右,以作骥尾也。”

《古镇风情图》以辛集当年四横一纵街道为载体,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当时的民俗风情,此图高四十八厘米,长三千厘米,可谓当代罕见的巨制,这就是满怀激情的画家,以工笔淡彩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清末民初辛集农历二月初六日庙会“绵亘五六里,货广人稠,坐贾行商,往来如织”的繁华景象。

全卷大体可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书写古镇的近郊春色。卷首,东门外路边的柳树已染新绿,春意盎然,点出庙会时间。在通往镇里的路上,有骑毛驴、坐大车和三五成群的行人,还有挑着柴草、赶着绵羊的村夫,与从另一条路上抬着花轿娶亲的吹唱队伍同时涌向寨门外的小桥,将观众引入喜庆昌盛的古镇。

第二部分展示古镇的婚俗风情。娶亲的队列穿过寨门,进入两侧分布着饭庄、茶馆、药房和百货店的东西大街。开路的三眼炮震耳欲聋。办喜事的大户人家,门口挂着红绸子,院里红毡铺地,桌子上摆着弓箭,门口马鞍上放着发糕。当嫂子的手里拿着马尾箩,同看热闹的人喜笑颜开的迎接娶亲的队伍,对面院里,亲友们已摆好喜宴。房檐上的喜鹊也喳喳的叫着,欢迎新人的到来。

第三部分,摹状古镇的特色小吃。从转角楼向北至裤腿街,是特色小吃市场。在临时搭建的一个挨一个的布棚下,支锅炸麻糖的、卖驴肉火烧的、做饸饹粉汤的、打吊炉烧饼的,忙得不亦乐乎。摊煎饼、烙肉饸、卖卤煮鸡、豆腐脑的,弄得满街飘香。羊杂馆的师傅,腰束白围裙,在门前迎送顾客。熙熙攘攘的来往行人,尝过色、香、味、形俱全的小吃,再买上一串冰糖葫芦,吃着它逛庙会,更能品出古镇的韵味。

第四部分勾画古镇的交易市场。辛集有条轿铺街,街上除了坐花轿的,还有铜器铺、铁器铺、戏装行。做狮子头的商户,门口都垒着狮子泥塑模型,时有行人驻足观看。与此接连的还有粮食、柴草、农具、骡马等多种交易。粮食市的交易员唱歌似的在给买粮的过“斗”,农具市场的师傅举着木叉子向农民夸耀自己的手艺,牲畜市的“斤斤”(经纪人)在袖筒里与卖主商讨价格,精明的买主在细看一匹骏马的口齿。在这或远或近,或藏或露,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的大市场上,共同唱响劳动者的赞歌。

第五部分再现古镇的庙会风貌。二月初六庙会,寄托着对关公的崇拜。刚过春节,镇公所就开始搭建席牌坊。到了正会这天,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纷至沓来,在长达四五里的会场上,百业杂陈,各行具备,人群如潮,摩肩接踵。关帝庙前的广场上,说书唱戏的,打把势卖艺的,以及各自的绝技,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玩狮子、踩高跷、吹糖人的等民间艺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领到施舍粥饭的善男信女,忙去庙里烧香,向神武默告自己的愿望。

买到可心嫁妆的姑娘,又去看花大姐拉碌碡,乐得心花怒放。而摇着膀扇骨在店铺门前唱喜歌要小钱的“大官财”,则逗得人们哄堂大笑。这一段构图紧凑而集中,繁处更繁,在画法上所谓“密不透风”。但在席牌坊外面的大树下,停着三辆赶庙的大车,几头牲畜或低头吃草,或闭目养神,显得悠然而宁静,又使喧闹的气势不觉堵塞,实乃画家之匠心。

第六部分描绘皮毛中心的繁盛景象。辛集是全国皮毛集散地和生产中心,皮店街是主要的交易场所。街上行人川流不息,两旁的作坊鳞次栉比,白皮加工、制革、毛毡、毛店、皮条、车马挽具等各业俱全,誉满海内外。一对骆驼缓步向城外出发,标志着辛集是对外贸易中心。一些外商机构在这里设有办事处、电报局和洋庄。庙会期间,上百家皮革门市部,柜台前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有不少外商还亲自来庆隆皮店、聚泰皮店看样订货。几位久别重逢的客商,在“陈记肉铺”门前互相作揖祝福。“当铺”的大字牌匾耀人眼目,动中有静的鸟市别有洞天,山西会馆时而传出高亢壮美的晋腔,皮店街的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卷尾,在西门外三官庙结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