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所大学曾经特色鲜明享有盛誉,却被校名
TUhjnbcbe - 2025/2/28 18:01:00

校名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这得因校而宜。对于新校,无论校名多么高大上,也不会有多少知名度。高校名气是日积月累、长期形成的。对于已经形成特色、办出名气的大学来说,更名应该谨慎,否则有可能名气渐消,实力下降,最终沦为一般高校而变得默默无闻。

回顾七十多年发展历史,国内高校起始于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的思路,形成了少量综合大学和多数专门学院并存的布局,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自身得到快速发展。20多年前转变到突出综合大学的思路,大量专业学院被合并,未被合并的专门学院也争着向着综合大学方向发展。二十多年的事实表明,高校长相变得高度雷同,俨然工业产品,渐渐失去特色,于是又回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思路之上。

事物发展各有规律,一窝蜂代表着盲目随众,有的高校因此交了学费。比如随着群体性趋向综合,高校名字雷同日益成为一大问题,人们再也难从校名中分辨办学特色,曾经的名校有的因为更换了过于大众化的名称而名气渐落,甚至优势学科也随之走向没落,许多人扼腕叹息。

三十多年前,只要提起西安公路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那名气是不用说的,丝毫不弱于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西安公路学院当时是全国公路交通学科齐全、专业配套、规模最大的高校,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所公路专业大学,业界“大佬”不少毕业于该校。可当该校更名长安大学之后,许多考生误认为民办高校,望之却步。华东纺织工学院先是变成中国纺织大学,确实不错,可不久更名为东华大学,也是被一些人误认为新建民办高校。这两校学科多了,专业多了,学生多了,也确实综合了,然而特色却被淹没了。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大学,更名之后,名气渐渐下落,特色不再为人们所知,这就是原来的长春光机学院,现在的长春理工大学,下面分析一下。

(一)赫赫有名的长春光机学院。

说起长春光机学院即“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在三十年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所学院是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要建立一所主要为国防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学校”的指示,于年6月创建的,由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担任院长,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一体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因此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校名。你想,中科院办了几所大学?又是多么有档次!

王大珩是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院士)。上个世纪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领导该所研制了我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并使它成为国际知名的从事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的研究开发基地,在研制国防大型光学观测设备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长春光机学院曾经是光学领域的顶级学府,在光学、光学仪器、光学电子技术等学科方面具有重要发言权,年即拥有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现在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拥有“军用光学”博士点,在光学仪器方面享有盛誉,是极为出名的特色高校。

(二)被大众化校名遮住了光环。

在20年前的那场大合并潮中,长春光机学院也开启了创建综合大学模式,并于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与其它几所名校一样,更名之后的长春光机学院名声渐渐消退,许多人只有经过提示之后才知道长春理工大学就是原来的长春光机学院,常常是在一声长啊中摇头叹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光学工程虽然还是很有实力,但却仅仅是A-,排在5-8名之间,在第三轮评估中还曾掉到10名之后。

最为重要的是,该校依然是一所以光学为特色的高校,可是经过更换校名等一番打扮之后,人们不再认识,算是被校名遮住了光环。该校增设了物理、材料科学、化学与环境、数学与统计、生命科学、经济管理、外国语、文学、法学等非大众学科,成为一所覆盖工、理、文、经、管、法、艺等学科的综合大学,但还是靠光学撑门面。

长春理工大学最大特色是光电技术,优势是光、机、电、算、材相融合,并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光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经过“理工”这个校名一罩,又经过文、经、管、法、艺等学科一稀释,该校的光电技术特色有些黯然失色,“光机学院”这个光环被遮得严严实实。谁都知道,除了少数几所著名大学之外,“理工大学”已经用烂了,主要是显示不出办学特色。

该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省级重中之重学科、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都与光学相关。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也是如此。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还是如此。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也都在光学领域。在学科评估中,该校以光学工程为核心的学科评估结果最好。

(三)需要恢复能够显示特色的校名吗?

特色校名的消失,正如前述,是“跟风”的结果。当时,似乎不如此似乎就没有出路。最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证明,办学还得有特色,内涵发展也包有特色的含义。高校一旦失去特色就会变得默默无闻,于是高校又回到谋求特色发展的思路上来,即使是“双一流”建设也特别强调支持特色学科。正因为如此,有的高校再次更改了校名。

河北地质大学就是如此。这是一所成立于年的老牌地质学校,曾经是地质部直属5所院校之一,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可是,在年,该校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之后让人莫名其妙,不知从何而来,要到何处去,许多人以为是一所刚刚成立的民办新校。由于“经济学院”实在过于平庸,大众得不能再大众了,与该校的办学特色没有丝毫关联,又不得不于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回到“地质”这个原名。

武汉纺织大学也是如此。该校原来是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创建于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与华东纺院、天津纺院是成立较早的三大纺院,在行业之内颇有名气。年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同样让人们找不着北,不知该校从何而来,是公办还是民办,因为“科技”之名已经太多了。尤其是,“武汉科技学院”成了天花板,没有了上升空间,因为“武汉科技大学”已经名花有主。没有办法,该校只得于年再次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经过这么一折腾,武汉纺院算是耽误了不少的事情。华东纺院先是成为“工程”高校,随后顺势转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津纺院也在年从一所“双非”一跃而成为“双一流”,武汉纺院却还是一所“双非”,只是仍然以纺织为特色,纺织学科是最强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纺织学科。

长春理工大学为了突出办学特色,还有必要更改校名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比长春理工大学更响亮、更能体现办学特色和辉煌校史的校名吗?不知网友们对此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所大学曾经特色鲜明享有盛誉,却被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