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1承德县新杖子乡的基本情况
1)承德县:
承德县,为承德市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距省会石家庄公里,中心位置为东经°9′3.24″,北纬40°45′25.02″,县境东、南、北三面环抱承德市区,县城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唐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县域面积平方公里。承德县地属南部燕山地槽和北部内蒙古台背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属于温带半湿润间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6~9.1℃。截至年,承德县辖12个镇、11个乡(含2个民族乡),个行政村,人口人。承德县主体民族为满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
经济指标:年,承德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机播面积公顷,机收面积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公顷,粮食总产量吨,油料产量吨,棉花产量0吨,蔬菜产量365吨,园林水果产量吨,肉类总产量吨。
三产情况: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0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4.88亿元,增长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44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亿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11.4%[3]。年,全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万。
第一产业
年,承德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年增长4%;全县蔬菜、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52万吨、14万吨,同比年分别增长10.4%和40%;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达44.37万亩。
第二产业
年,承德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同比年增长13.6%。产销率97.16%,同比年增长2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同比年增长17.8%。实现利润总额8.37亿元,同比年增长15.2%;累计完成利税总额13.52亿元,同比年增长11.2%。
第三产业
年,承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同比年增长15.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同比年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同比年增长14.8%。10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29亿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0.34亿元,比年初增加7.02亿元,增长13.2%。
2)新杖子乡:
新杖子乡位于承德县西南部,东邻上板城,西接安匠乡(有京沈高铁站安匠站)南连大营子乡、刘杖子乡、北界滦平县和承德市冯营子镇,行政区域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共有户,人,其中农业人员96人,非农业人中人,乡人民政府机关驻新杖子村。
三产情况: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公顷,总产量万公斤,果品产量万公斤,果品收入万元。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鸭为主,年末,猪出栏头,牛为头,羊出栏只,家禽只。近年来,新杖子乡大力开发本地资源,已建杏仁脱苦厂、纸箱厂、凯达公司、奶牛养殖、饲料加工为一体的承德县四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亿财制衣分厂、朱恩忠毛衣纺织厂,承德露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年以来在市、县领导的大力促进下,形成以农家游为基础的地方经济特色,采摘、农家院、住宿为住,果品为辅的经济策略,尤其以苇子峪村成绩突出,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农家院,如"向阳屯农家院","谭富农家饭","张家大院"等代表。
1.2承德县历史及称号
村庄历史:据古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公元前四千年,承德县今境已有人居住,生息与繁衍。古有滦阳之称,又有蒙古语曰“哈伦告鲁”,汉译“热河”。战国时,承德划入燕国的版图。秦统一全国以后,承德的大部分地区为秦王朝统治。今承德县属于当时的右北平郡。到秦末,这里被匈奴民族势力吞并。三国时期,承德县地域为鲜卑轲比能势力所占据。晋时期,属宇文氏地域。后来并入慕容氏,是前燕的地方。苻坚消灭了前燕后,将前秦幽州分出一部分建立了平州,镇守龙城,承德仍属于幽州。后来又分别成为后燕和北燕的地方。南北朝时期,承德地域均属于北魏所统治。唐代时,承德是唐王朝统治下的奚民族和契丹民族活动的区域。公元九世纪初,承德地域并入了契丹国。辽在承德县地域内设有北安州。元朝,设立上都路管辖四个州,其中兴州包括兴安、宜兴两个县。清初为京都直辖。雍正元年(年),属热河直隶厅;雍正十二年(年),属承德直隶府。乾隆七年(年),属热河直隶厅;乾隆四十三年(年),设承德府,属热河道,后隶属热河都统署。民国二年(年)2月,裁府置承德县,县公署置承德街。初属热河道,民国二年(年),属热河特别区域热河道,民国十六年(年),撤销热河特别区域属热河省。民国二十二年(年)3月4日至民国三十五年(年)8月7日,日本侵略期间,曾建伪承德县,县公署在承德街。属伪满洲帝国热河省。其间中国共产党冀东十四地委,以承德县为中心,组建7次联合县。民国二十七年(年)7月,组建承(德)平(泉)兴(隆)联合县,同年10月撤销。民国三十年(年)12月,建立承(德)滦(平)兴(隆)联合县。民国三十二年(年)5月,建立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7月,将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迁遵兴抗日联合县)改为承(德)青(龙)遵(化)联合县,9月,建立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同时将承滦兴联合县并入。民国三十三年(年)3月,改建承青遵联合县为承兴办事处。民国三十四年(年)8月1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收复承德,同年10月5日建承德市,11月,承德县政府从承德街延至上板城。民国三十五年(年)8月,国民党军队进占承德,八路军做战略转移。同年12月,由中共热河省热中地委和中共冀东区党委领导,将承德县划分为承德(承南)、承北两县,承德县驻地寿王坟,承北县驻地乱石窑、转脑沟一代。民国三十六年(年)8月,承北县与隆东县合并组建承德县。民国三十七年(年)5月,恢复承德县,11月承德、承北两县合并,复名承德县,属热河省,驻地三沟。民国三十八年(年)3月,承德县迁至下板城。年1月1日,划入河北省,属承德地区。年10月21日,与承德市合并。年,恢复承德县,属承德地区。年1月1日,成为承德市辖县。年1月30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承德县为扩权县,进入全省首批22个扩权县序列。
承德县称号:承德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省首批扩权县。年,获河北省“宜居城市建设燕赵杯竞赛”金奖。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承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3新杖子乡村庄建设情况
新杖子乡区位相对优越,东部和北部分别毗邻承德市主城区,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承德县鞍匠镇、大营子、刘杖子乡相连,东距县城25.2公里。交通较为便捷,设有新杖子火车站,距京沈客专承德南站和承秦、承朝、承赤、承唐四条高速口均在10分钟车程以内。
依托果品产业基础和毗邻承德市区的区位优势,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国家级2A级景区一个,市旅游局认可的星级以上农家游接待院38家,苇子峪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全镇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以上,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北省果品专业乡”“河北省绿色果品之乡”“承德市最具特色旅游乡村”“承德市农家休闲旅游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1.4承德县休闲园区情况
截止年1月,承德县现代园区示范区共有三处,分别是“承德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三个园区各有特色,示范作用各有侧重,共同构筑了该县现代农业的整体框架。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科技为主导,以打造“一心三板块”为主要任务,以实施“”工程为主要思路,以“八有”为建设基础,力争将其建成“山区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突出食用菌、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引领,创新建立科研单位主导式、涉农大企业主导式、农户合作社主导式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模式,为现代农业示范推广提供样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按“突出核心、层级拓展、主轴统领、全面升级”的总体思路,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统领,推进现代林果业大发展的同时,突出“生态化”、“本地化”和“接地气”特色,以“微旅游”为目标,重点打造“农--游”相融山地农业休闲体系。承德县被评为“中国经济林之乡”、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县”、河北省现代果品产业示范县和“中国国光苹果之乡”。
二、产业资源特点
2.1主要产业
主要售卖“国光苹果”进行营收。承德县国光苹果因品质出众、风味独特,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年度优质农产品”,已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连续4届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连续7届获河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年入选奥运会推荐果品,并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和“中华名果”荣誉称号,-年连续荣获河北省果品擂台赛金奖。年承德县在北京成功举办品牌发布会,“承德国光苹果”成为河北省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以第1位入选河北省十大地域公用品牌。
借助入选“中国国光苹果之乡”的机遇,该县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其他干鲜果品为补充的果品产业,培育、叫响了“山庄”“新杖子”“石湖”“深水河”等知名品牌11个。以果为媒,承德县还积极开展品牌创建、申报、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和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展销,不断做大“中国国光苹果之乡”“中国仁用杏之乡”等地域品牌。如今,承德县已经确定了“南苹果北山楂”的区域树种布局和“两环四带”的区域生产布局,打造城郊型、鲜销储藏型、深加工型等“三型”果业。
2.2盈利模式
线上线下多渠道售卖“国光苹果”,以及采摘园和农家院旅游创收。
2.3年收入
截至年12月31日,全县果品总面积达到87.24万亩,其中苹果23.65万亩,全县果品产量27.81万吨,产值12.37亿元,带动4万余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果品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4休闲旅游
年到年期间,承德县举办了三届苹果节,使承德国光苹果声名远扬。年至今,新杖子乡镇府策划了“赏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独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使苇子峪村的果品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所熟知。年苇子峪村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年入围河北省民俗村20强。截止年9月,苇子峪村年接待采摘、休闲、观光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0余万元。
三、发展模式
3.1“怀旧+追寻”的品牌故事
年5月,经人介绍,原承德县李文水副县长、林业局郑玉强局长等一行三人来杭拜访农本咨询,和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进行商谈。双方反复研讨,对中国苹果市场的“国光”品种优势表示认同,同时就以品牌建设推动承德苹果产业升级达共识。很快,双方启动了“承德国光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设计工作。
承德国光产量小、产品独特,不可能面向所有的消费者,要对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因此,项目组将承德国光苹果的目标消费者锁定在那些对“国光苹果”有感情、有记忆的“老消费者”群体:如对“国光”有“美好记忆”的“50、60后”,“怀念童年”的“70、80后”,以及对上个世纪和上辈人的“过去”心存好奇的“90、00后”。
3.2“电商+采摘”的室内户外全方位购买渠道
线下举办采摘园,依托国光苹果的品牌效应,凭借实打实的口碑,苇子峪村成了承德县新杖子乡最重要的果品基地。目前全村共有果园余亩,果树20万余株,果品年产量多万公斤,实现了密集采摘期长达7个月,一年四季采摘不断档。
线上电商平台直播扩大购买。年4月,承德县副县长白永义在新农堂联合阿里巴巴淘宝直播官方台直播售卖“国光苹果”。
3.3“高峰论坛”指导发展方向
年10月,“承德国光苹果”区域公用品牌高峰论坛在河北省承德市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承德市承德县委、县政府主办,无界控股有限公司、承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承德县优质果品协会承办。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发布的《承德国光苹果品牌宣传片》、《承德县国光苹果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承德国光苹果品牌宣言》均系首次公开发布,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论坛还举行了承德国光苹果品牌指导中心成立仪式,并进行了承德国光苹果品牌指导中心合作机构的签约仪式与特邀专家聘任仪式。
论坛设立了国光奖,共有六个奖项,即国光苹果耕耘奖、国光苹果技术能手奖、国光苹果电商扶贫奖、国光苹果组织奖、国光苹果品牌推广奖、国光苹果春蚕丝语奖。李士怀、范德勤、赵子华、承德县优质果品协会、承德嘉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承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分别获得首届国光奖的个人奖和团体奖。
在高峰论坛上,专家就“承德国光苹果”产业和品牌发展的思路拓展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为承德国光苹果辐射京津冀,布局全国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方向。此外,本次论坛围绕“承德国光苹果产业提档升级之路”和“生鲜农产品上行与电商扶贫”两个主题展开高峰对话。
在“承德国光苹果产业提档升级之路”主题对话中,专家以承德国光苹果产业提档升级为背景,围绕国光苹果的机遇,品种的保护、改良和发展,果树种植实践、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化水平、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思维碰撞。在“生鲜农产品上行与电商扶贫”主题对话中,专家以生鲜农产品上行与电商扶贫为背景,在宏观维度、农产品追溯、电商平台运营、社交电商营销等方面交换了看法。
四、经验借鉴
4.1追溯历史,讲品牌故事
“国光苹果”承载着许多50到80后的记忆,是童年的味道。要想将老品牌打响,首先唤醒记忆,将知名度再次打开,才能更快开拓更大市场。
4.2电商直播,开拓多样营销途径
早在4年前,淘宝直播就有一定知名度了,而年更是直播带货爆发的一年。“电商助农”、“公益扶贫”等等直播带货项目利国利民,农产品直播间售卖司空见怪。对于各乡各村的特色好产品可以通过网络红人或知名主播带货的方式加大销量,扩大知名度。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一村一品研究小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