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喜讯频传,秦皇岛昌黎喜获一国家级称号
TUhjnbcbe - 2025/4/12 10:39:00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1241.html

新年伊始,秦皇岛可谓好消息频传,这不,小岛又获得了一个国家级称号!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示,在各地推荐申报基础上,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领导小组审议,形成了-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现予以公示,秦皇岛市昌黎县入选。

河北入选名单

小旅就带大家一起

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吧~

秦皇岛市昌黎县(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最早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昌黎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抒发情感,磨炼性格,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型。昌黎地秧歌以在地面上轻快自如、自由灵活地扭动,做出比较细腻、风趣的戏剧性表演见长。

昌黎地秧歌早在年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文化部更授予昌黎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地秧歌)称号。昌黎地秧歌可一直都是小岛的文化骄傲。

来源于带有浓郁的“老呔文化”或曰滦河三角洲文化色泽的昌黎地秧歌,与昌黎民歌、昌黎吹歌等民间舞蹈、音乐艺术,发端并兴盛于昌黎地区,绝非偶然。这不是孤立的地方文化现象,而是地域的馈赠、历史的馈赠。

石家庄市井陉县(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起源于明清,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国内外,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山市滦南县(评剧)

滦南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被命名为中国评剧之乡、乐亭大鼓之乡。评剧融合了民歌、秧歌、莲花落、梆子、乐亭大鼓、滦州皮影等曲调和表演形式创造而成,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为全国第二大戏种,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皮影)

皮影也称皮影戏,是冀东民间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作影人是一种雕刻技术,借鉴戏曲的化妆、脸谱和服饰,加以艺术夸张,在操纵者(拿线的)灵活操纵下,与陪唱配合,影人形象生动,唱腔融入冀东方言、叫卖调、哭丧调,表演有声有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邯郸市涉县索堡镇(女娲文化、赛戏)

涉县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境内的娲皇宫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祀奉始祖女娲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涉县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涉县女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涉县赛戏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戏剧,也称排赛、排赛戏,是涉县境内唯一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赛戏表演原始,韵调简单,包括小唱、唱诗、白说等形式,但科白念诵多而歌唱少,与民间的原始宗教、道教祭祀活动结合较为紧密,被国内的专家称为“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活化石”。涉县赛戏先后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镇(舞狮)

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镇舞狮蜚声海内外,素有“南狮广州,北狮北里”之誉。年10月被命名为“杂技舞狮之乡”,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徐水区东史端镇舞狮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使者。

沧州市吴桥县(吴桥杂技)

吴桥县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先后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集聚区、文化产业十强县,河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成功举办了16届,历时30年,经久不衰。目前,全县各类杂技文化团体、企业余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衡水市深州市王家井镇(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深州市是发源地。形意拳动作刚柔相兼,明快有力;严密紧凑,整体发力,快速严谨,不同于长拳的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沉实稳健,以三体势为特有桩步,上体宽舒、下肢沉实,动作不漂浮,不僵硬,庄重安逸;协调整齐,动作全身贯串,劲力协调;简捷实用,技术无花法,重实用,有较高的技击价值。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集市天宫营乡(农民画)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的人们就有画、绣、剪、编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束鹿农民画清新质朴,范围广泛,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河北束鹿县壁画选》和《诗洋画海金束鹿》两本画册。年5月,辛集市天宫营乡被命名为“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

信息来源于河北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讯频传,秦皇岛昌黎喜获一国家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