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1)
练习题
21.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互补性和均衡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
C.顺序性和阶段性D.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2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23.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24.新课改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是()。
A.选拔性评价B.甄别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定量化评价
25.教育学认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以及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应试教育B.教学计划C.教育目的D.课程标准
26.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27.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C.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D.是否能培养学生的优异成绩
28.音乐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教育。
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
29.某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学习到了非预期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
30.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练习法C.实验法D.讨论法
3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
32.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观点的教育学者是()。
A.凯洛夫B.赞科夫C.瓦根舍因D.布鲁纳
33.数学任课教师对班主任说:“你班张小明的这次成绩又是不及格,他在数学上不开窍,我拿他实在没办法。”班主任说:“但张小明这次的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0多分,还是有进步嘛。”任课教师、班主任对张小明的评价分别属于()。
A.目标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B.常模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诊断性评价,相对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34.某教师在进行《磁铁》教学时,使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该教师遵循了()。
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5.最早将“教”和“育”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一词并做论述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36.“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这段话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性善论
37.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有哪种功能()。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3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下列不属于个人本位论的学者有()。
A.涂尔干B.卢梭C.裴斯泰洛奇D.福禄贝尔
39.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有三种类型。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中间型学制C.双轨制D.分支型学制
40.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提到:“我们见了她(蔡老师)不由得就围了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一叙述体现了学生的()特点。
A.可塑性B.向师性C.复杂性D.创造性
答案
21.C。解析: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顺序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要遵循序渐进。
22.D。解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3.B。解析: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这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契合。
24.C。解析: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认为评价应该是促进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
25.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6.D。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27.A。解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8.D。解析: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9.C。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着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30.A。解析:我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31.C。解析: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32.B。解析:赞可夫强调教学应该适度超前,并提出一般发展原则。
33.A。解析: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将评价对象的经历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34.C。解析: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
35.B。“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本题选B选项。
36.B。本题题眼是最后一句话,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本题选择B选项。
37.A。解析: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故本题选择A。
38.A。个人本位论主张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属于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故本题选择A选项,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的人。
39.C。解析:双轨学制以英国为代表,法国、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40.B。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